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三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翠鸟》第二课时反思

《翠鸟》第二课时反思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《翠鸟》第二课时反思

一、在品中感悟,积蓄情感,表达情感。

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得真情流淌,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、关键句,读读、议议、品品,让学生在品中感悟,在品中积蓄情感,与作者产生共鸣。比较等方法,让学生明辨字词的准确性,体会情感的真实性,以求语语悟其情。比如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,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翠鸟的颜色鲜艳、漂亮,但不容易感受到作者在这句话中饱含的情感。于是课上就设计了这样的比较练习,把描写翠鸟羽毛句子中的人文词去掉就成了这样的句子:它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。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,带有翠绿色的花纹,背部的羽毛是浅绿色的,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,如果把这句话这么说,感觉还一样吗?学生通过比较,感受到在作者的笔下,翠鸟就像一位小姑娘,精心地打扮自己,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的,太漂亮了,太令人喜爱了。自然就能读出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那份情了。

二、适时指导朗读,使学生在朗读中,充分感受翠鸟捕鱼动作敏捷。

以读为主,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。而朗读,又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。它可以使学生感悟课文的主旨,品味文章的情感,领悟表情达意的方法,练就自能读书的本领,最终达到积累语言,提升语文素养的功效。本课教学突出的优点,就是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,巧用朗读朗读的形式,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。在本课的教学中,有感悟意境的想象读;有体验情感的角色读;也有揣摩语言的品味读;也有理解内涵的评价读;还有积累语言的欣赏读。如《翠鸟》一课,学生读完“它轻轻地落到苇杆上了”这句话时,让学生评读,学生说:“他读得不够轻,我来读读。”教师顺势一导:“你为什么停得这么轻啊?”通过交流,最后使学生理解翠鸟之所以停得这么轻,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呀!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,也就能有滋有味地读这句话了。再比如《翠鸟》的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翠鸟捉走小鱼以后有这样一句话:“那苇杆还在晃动,水波还在荡漾”,学生在读时读得很快,一带而过。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:翠鸟叼起小鱼飞走了,可那苇杆还在晃动,水波还在荡漾,想象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?想象以后你再读这句话。学生通过想象就真的读进去了,他们把这句话读得特别慢,也真的把同学和老师带到那份独有的意境中:苇杆慢慢地摇晃,水波一圈一圈地往外扩散。学生之所以能把文字语言背后的意境读出来,可想而知,如果没有想象做基础,是不可能有这种读书效果的。

三、 适时适度地运用课外资料,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。

引导学生将收集的翠鸟的课外资料随时融入课上的阅读教学之中,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,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了,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。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翠鸟外形的小巧玲珑时,适时地引入翠鸟身体的长度——只有15厘米左右,体重22——25克。学生有了这样的直观认识,进一步理解了翠鸟的小巧玲珑。当然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翠鸟捉鱼时为什么那么轻快了。

在课文的结尾时,引出翠鸟在全世界有90多种的种类,并播放一些翠鸟图,就很巧妙地将课内延伸到课外,给人一种“课虽完,意未尽”的效果,审美和思想教育也无痕迹地融入其中。

四适时利用课件,再次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的情感,使情感升华。

在第三自然段充分的讨论“硬不应该捉翠鸟?”后,我紧接着让同学们思考“你们有哪些保护鸟类的好方法?”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,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,增强了爱护鸟类的意识.最后,放翠鸟的课件,使学生随着课件中有声有色地朗读从整体上欣赏翠鸟外形的美,捕鱼动作的敏捷,实现了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和升华。

五本节课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还应作一定的调整。

如:第一自然段用的时间过长,应该控制在十五分之内。第二自然段应该学生充分地在读中感悟,在十五分钟之内。第三自然段的“讨论”应该充分,在五分钟之内。

转载长辛店二小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annianji_488_20189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